一听到这个意见,我心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特别认真严谨把教学工作抓得特别紧的校长,的确校长这样提要求有他的道理,看来还是我没有把担当者助学的工作意义,尤其是担当精神好好地传达给校长。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我们还可以改进,比如在孩子午饭后就开始捐赠仪式,这样在下午上课两点半以前,我们就可以完成捐赠仪式和搬书贴书卡,图书上架这样的活动。之后的选小管理员和小管理员培训最多占用孩子一节课的时间。在教师座谈的环节,一部分教师不能来上课,我们可以请有专长的志愿者来给孩子上兴趣课堂,关于阅读,关于科普,关于文艺等等,把文化带给乡村学校。(这次的孝感捐赠仪式,就准备请一位微软研究院华中地区的院长,一位科学家来讲黑洞,筹划中,希望成行)做这样的安排,尽可能减少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又把带给孩子们精神文化的滋养。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捐赠仪式呢?是为了宣传自己,为了做给媒体看吗?捐赠仪式确实会占用一些学校教学时间,但是这是值得的。这个过程同样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对所有参与人一种担当精神的渲染和鼓励。
我们的捐赠仪式,会请教育局和政府领导参加,请他们来是为了让他们关注乡村教育,关注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去服务乡村孩子,发动他们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参与。领导发言和签协议是很简短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捐赠书籍是一件郑重的事情,要用庄重的仪式和感恩的心来接受。在这样简单又庄重的仪式之后才是我们做捐赠仪式的重点内容,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把装在纸箱里的书搬到教室,然后孩子们分组登记书名,贴书卡,上架并贴好图书角的海报和标贴。那么多的公益助学机构,为什么我们的名字是“担当者”呢?因为我们要在助学的过程中,让孩子勇于行动,乐于担当。现在的孩子却什么呢?即使在大部分的边远山区,孩子们也并不缺衣少食,但是他们缺少精神的滋养,行动的力量还有习惯的养成。这个图书角的建设,并不是我们成年人把什么都安排好了,然后指着书架上的书对孩子说“你们来读书吧”,让孩子参与建设图书角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图书角他们会不会更喜爱更爱惜呢?和来送书的叔叔阿姨一起建设图书角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看看下面的照片,孩子们做得多么开心。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以一种合理的安排让他们去做,渐渐的孩子们也就懒得做事情了。
再之后,是民主选举小管理员和小管理员培训,这同样是担当者助学重要的项目理念。我们要建设一个孩子们自己管理的图书角,孩子们自己负责借阅和整理。我们在发动孩子们自己民主选举管理员的时候,我们会说并不是要选成绩最好最听话的孩子,而是最热心最愿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孩子,引导孩子从小就勇于担当责任,为同学们服务。事实上,成为小管理员的这些孩子们在一段时间后都有很大变化,他们更自信开朗。还有一部分很顽皮的孩子反而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这个过程也是学习,无论是小管理员还是小朋友都在学习,小管理员学习管理和沟通,小朋友学习遵守规则和自律。这也是一种社会学习,通过图书角,孩子们学习适应社会规则。此外,让孩子自己管理图书角,让借书和还书更加简单和轻松,让孩子们“零距离”读到好书。因此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和小管理员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我们会组织教师来座谈,让老师和校长更了解担当者,并且深化阅读活动。谁都知道阅读很重要,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阅读的主体是谁呢?我们爱读书的习惯是语文老师培养的吗?语文课是教师主导的,但是阅读的主体一定是孩子,把适合孩子阅读的优质课外读物送到孩子面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让孩子们爱上阅读。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把阅读课当成语文课,教师在阅读方面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提供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引导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交流和展示他们的阅读。比如让孩子们讲他们最喜欢的故事,让他们为自己喜欢的公主画一幅画,为绘本里田野上的秋天写一首诗,把故事里的诗句一起谱成一首歌……,所有这些需要在座谈会上彼此交流,彼此了解,为了让孩子喜欢书,喜欢阅读,我们需要和每一位老师共同持续地努力。
这些才是捐赠仪式的意义之所在,不是表演,不是作秀,而是发动每一个人,领导,校长,教师,志愿者,孩子,每一个人去担当,去行动,从很小的事情做起,但是却意义重大。这样的文字以后会附在图书角的申请表之后,让有兴趣的学校在一开始就更深入的了解我们。
希望大家给予我们更多的建议和帮助。